哥:
『 我說的亂七八糟. 就是指樂府. 不受控制. 只要和聲合唱就好了. 現在又把樂府和古詩弄亂了. 』
「唐詩三百首」選的五七言的詩有兩種:
1. 講究平仄、對仗的格律詩,又稱之為近體詩,分律詩及絕句兩種,這些我們已談過很多。
2. 不講究平仄、對仗的古詩及樂府詩,我們只談過樂府,必須再下點功夫在古詩上。
古詩創始於兩漢(公元206年),成熟於魏晉(公元220年),衰頹於南北朝,復於唐宋。
註:樂府產生於兩漢,發達於南北朝(公元420年),沒落於隋唐,變調於中唐。
古詩的發展是五言先於七言,班固的五言詠史詩及古詩十九首為成篇之始,七言詩始於武帝時之柏梁聯句。
唐(公元618年)時雖有近體詩,但若干作家,仍以復古詩為號召,陳子昂、張九齡、直接漢魏。宋繼有歐陽修、蘇東坡、黃庭堅、陸游等。
古詩的特色:
1. 不分平仄。
2. 不求對仗。
3. 不限句數、篇幅。
4. 可以換韻,不必一韻到底。
5. 不必合樂,只能誦,不能歌。
古詩與樂府的區別:
古詩:樂府
多為士大夫所作:原民間之作,後文士仿作
祇可誦:可歌
主言情:主記功述事
尚溫雅:貴遒勁
五言絕句自五言古詩來:七言絕句,自南北朝樂府小詩
接下來,「唐詩三百首」我們要怎麼樣的來研讀,是逐首逐句的,還是由你挑選出其中可以引起共鳴的好句子,一起來完全參透,澈底瞭解一番?
弟 某 2014-12-18